帝沛電子遊戲場-張玉環將控告涉案司法人員
轉載(轉發)向“共享”邁進 金屬組學平台啟動會在高能所成功召開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20年1月17日,為推動北京地區金屬組學研究相關機構合作與 交流,充分發揮各單位優勢,經相關機構與專家協商,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多學科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納米生物效應與安全性重點實驗,中國科學院-香港大學金屬組學與健康和環境聯合實驗室,國家環境保護汞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共同主辦的“2020北京金屬組學平台啟動會暨研討會(BMF2020)”在高能物理研究所報告廳召開。50餘位業內專家學者出席此次會議。分析測試百科網作為會議的支持媒體,全程跟蹤報道。合影會議現場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張智勇研究員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張智勇研究員為BMF啟動會致辭。首先祝賀北京金屬組學平台在各位專家的倡導和推動下,同學們的支持下,于今天正式成立。金屬組學學科和其他學科有所不同,它非常依賴各種大型儀器設備,更離不開不同專業間的密切合作。基于此,金屬組學平台的成立或為這一學科的未來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最後給大家拜年,祝各位新春快樂。中科院高能物理所 張智勇研究員(左)國家納米科學中心 陳春英研究員(右)頒發聘書 合影清華大學 邢志老師 清華大學邢志老師以“清華大學平台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報告圍繞基因、蛋白質和代謝組學與金屬組學關系,金屬組學研究內容展開介紹。目前平台擁有ICP-MS、ICP-OES、IC、AAS、AFS等多款儀器,多應用于元素形態分析、元素成像分析、元素標記策略生物分子分析和串聯質譜用于金屬有機化學反應的工作。隨後報告對近期平台所從事的科研項目及DBD在分析科學領域的應用、元素標記免疫分析、揮發性有機物對無機汞的甲基化行為研究、銅I催化的疊氮炔環加成反應的中間體研究等進行了分享。中科院高能所 王萌副研究員 中科院高能所王萌副研究員以“中科院高能所平台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報告介紹到目前平台擁有IC、UPLC、Nano-LC、ICP-QMS、LA(213nm)等儀器,在2020年計劃修購DESI、Q Exactive、ICP-TOFMS、和LA(193nm)等儀器。可廣泛應用于溶液中單細胞、原位單細胞分析,以及元素/分析質譜成像中的元素成像與分子成像等科研工作。隨後,報告詳細介紹了團隊在單細胞進樣系統研制、表面單細胞分析和基于激光剝蝕-流式質譜儀的多標免疫成像等課題當中的科研工作。中科院高能所 王黎明特聘青年研究員 中科院高能所王黎明特聘青年研究員以“國家納米中心平台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平台于2003年12月成立,為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建國家級納米科技研究機構。主要研究領域有核技術與放射分析、納米生物效應、納米醫學、納米與環境和大氣污染物等。報告對平台中用于納米分辨成像與化學分析、分析結構與相互作用分析、小動物活體成像平台的重點儀器做出詳細介紹。並針對近期所從事的納米材料與大氣污染顆粒物的健康效應等研究課題進行匯報。中國計量院 馮流星博士 中國計量院馮流星博士以“中國計量院平台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計量院化學所主攻有機、無機、食品等研究方向,與金屬組學相關的更多為無機方向,其中主要包括同位素測量、原子量測量等。主要研究課題有人體中鈣、鐵、鋅等營養元素同位素分析,南極海水及顆粒物中硅同位素分析,顆粒物中特征元素定量分析,可溯源至基本單位的固體樣品元素定量分析技術,基體標準物質制備技術,基體標準物質定值技術等科研工作。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 胡立剛研究員 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胡立剛研究員以“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平台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1975年3月中國科學院環境化學研究所在原中國化學院化學所二部基礎上正式籌建,環境化學所是我國為發展環境保護事業而建立的國內最早、規模最大的國家級環境科學與技術專業研究所。平台現擁有三重四級桿-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多接收器-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飛行時間質譜儀,質譜流式細胞分析儀,分離技術-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聯用系統及3D打印工作室等重點科研儀器。北京朝陽醫院 李惠玲主任技師 北京朝陽醫院李惠玲主任技師以“北京朝陽醫院平台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毒化實驗室始建于2004年,2005年4月通過北京市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資質認證辦公室的審查,具有承擔職業病診斷及體檢機構毒化項目。實驗室現有面積300平方米,配有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高效液相色譜-質譜聯用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原子熒光光度計等儀器設備。檢測項目包括無機元素、鎮靜安眠藥、農藥、治療性藥物、鼠藥、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檢測工作。北京市疾控中心 劉麗萍研究員 北京市疾控中心劉麗萍研究員以“北京市疾控中心平台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設17個業務科所和15個職能科室。擁有“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3個參比實驗室和“食物中毒診斷溯源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平台研究領域包括有機分析、新型材料、元素分析、分子生物等多個方向。曾參與GB 5750-202X中5個國家標準方法的研制,GB 5009.11-201X中總砷的修訂和無機砷的方法修訂,GB 2009.267-2016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等。中國醫科院 李昂博士 中國醫科院李昂博士以“北京協和醫學院平台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許群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環境流行病學。主要針對心血管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採用建模工作進行研究。報告圍繞空氣污染與人群健康(通過北京協和醫院檢測平台)科研工作進行介紹,通過研究得出了顆粒污染物及其組份能使血清中補體C3水平增加的結論。此外,報告還詳細介紹了課題組的錦州鉻污染和兒童新型污染物暴露等研究工作。中國農科院 毛雪飛副研究員 中國農科院毛雪飛副研究員以“中國農科院平台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于2003年成立。2006年“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掛牌。在各位領導大力支持下,質標所堅持科技創新與支撐服務雙輪驅動,在建設和發展的征程中不斷取得進步。目前建有17079平米的實驗大樓,儀器設備近2000台,總價值約1.5億元,其中100萬元以上大型儀器設備50多套。隨後報告詳細介紹了王靜、楊署明、錢永忠、蘇曉鷗、王敏等創新團隊所主持的工作內容。北京大學 閆賴賴助理研究員 北京大學閆賴賴助理研究員以“北京大學平台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中心實驗室成立于1976年,隸屬公共衛生學院。自1997年首度通過國家計量認證至今,已成為北京大學重要的實驗教學科研平台,同時向社會提供分析測試服務。在2017年初,成立病原微生物室,與原有的中心實驗室合稱衛生檢驗學系。曾參與了科技部重大專項-500種中成藥無機元素分析,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致病菌指紋分析與快速鑑定等課題工作。近期團隊則開展了關于元素與NTDs的相關科研工作。中科院高能所 徐偉副研究員 中科院高能所徐偉副研究員以“HEPS高分辨譜學線站介紹”為題,發表了精彩報告。徐偉對HEPS性能進行了詳細介紹。高能光源項目工程在2019年6月開工,于2019年7月-2022年12月進行主體建築施工、交付;在2022年12月-2024年6月將進行系統安裝與分系統測試;在2024年1月-2025年10月進行裝置聯調、出光,試運行;在2025年10月-2025年12月進行工程竣工驗收工作。徐偉表示該平台可廣泛應用于地球環境生物學研究,金屬同位素分析,生命催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