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版體驗金-花蓮旅遊景點推薦
陝西省城固縣第一中學高二20182019學年下學期開學考試地理試題1.下列日常生活和生產所利用的能源中,不屬于來自太陽輻射能的是( ) A. 煤炭 B. 石油 C. 天然氣 D. 核能 【答案】D 【解析】 煤、石油、天然氣均是地質時期儲存的太陽輻射能,而核能是通過核反應從原子核釋放的能量,與太陽輻射無關。故選D。 2.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表現在( ) A. 為地球提供光和熱 B. 幹擾無線電長波通訊 C. 幹擾發電廠和輸電線 D. 誘發潮汐現象和地震災害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為地球提供光和熱,是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A選項錯誤;太陽活動會擾亂無線電短波通信,B選項錯誤;太陽活動會產生強大的感生電流,對供電系統造成影響,導致停電,C選項正確;潮汐是在天體(主要是月球和太陽)引潮力作用下產生的週期性的活動,與太陽活動無關,故不符合題意,D選項錯誤。故選C。 3.太陽耀斑( ) A. 隨黑子的變化同步起落 B. 因溫度比其他地方低而顯得暗一些 C. 是太陽活動的唯一標志 D. 出現在光球層中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太陽活動類型。耀斑往往與太陽黑子同時出現,並且具有同樣的變化週期,故A選項正確;因溫度比其他地方低而顯得暗一些,叫做黑子,不是耀斑,B選項錯誤;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是黑子和耀斑,耀斑不是唯一的太陽活動標志,C選項錯誤;耀斑出現在色球層上,D選項錯誤。故選A。 4.北京和廣州兩地自轉角速度和線速度比較,正確的是( ) A. 角速度和線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相同,線速度北京大于廣州 C. 角速度相同,線速度北京小于廣州 D. 兩地角速度和線速度都不相同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地球自轉。地球自轉角速度規律:除極點外,角速度處處相等;地球自轉線速度的規律:自赤道向兩極遞減,即緯度越高,線速度越小。 5.以下地理現象中錛不是由于地球自轉產生的是( ) A. 晝夜現象 B. 晝夜交替現象 C. 時差的產生 D. 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方向發生偏轉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 晝夜現象是因為地球不發光,也不透明形成的,與自轉無關,A不是,選A。晝夜交替現象、時差的產生、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方向發生偏轉都是地球自轉產生的,B、C、D錯。 【考點定位】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晝夜現象發生的原因。 【名師點睛】晝夜現象與晝夜交替現象是不同的,晝夜現象是因為地球不發光,也不透明形成的,正對太陽的一側為晝,背對太陽的一側為夜,由于有了地球自轉,才出現一天晝夜交替一次。 6.圖中,正確表示12月22日晝夜分布狀況的是(圖中箭頭表示地球自轉方向,陰影表示夜半球)(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12月22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南半球晝長夜短,南極圈以南出現極晝。選B正確。 【考點定位】考查地球運動特征。 7.圖中□□□□表示不同等級的天體系統,下列選項中名稱對應正確的是( ) A. □地月系 B. □太陽系 C. □總星系 D. □銀河系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天體系統。根據所學知識,□為銀河系,□為地月系,□為總星系,□為太陽系,所以,ABD選項錯誤,故選C。 8.決定自然區域差異的基本因素是( ) □地形□氣候□水文 □土壤□植被。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決定自然區域差異的基本因素是地形和氣候,A正確;水文、土壤和植被受地形和氣候影響。 9.我國南方地區以水田農業為主,北方地區以旱地農業為主,西北地區主要發展畜牧業,形成這種生產活動地域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降水 B. 地形 C. 土壤 D. 熱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題主要考查影響區域農業生產的因素,難度較小。要求學生熟練掌握我國降水量的地區差異。 【詳解】造成水田農業(800毫米以上)、旱地農業(大于400毫米、小于800毫米)和畜牧業(大于200毫米小于400毫米)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差異。故選A。 10.讀甲、乙兩中心地服務範圍示意圖(下圖),判斷與乙相比,甲中心地( ) A. 級別高 B. 同等級中心地數量多 C. 服務範圍小 D. 提供商品貨物種類少 【答案】A 【解析】 讀圖分析可知,與乙相比,甲中心地級別高,故A正確;甲中心地等級高,因此中心地數量少,故B不符合題意;與乙相比,甲中心地等級高,服務範圍大,故C不符合題意;與乙相比,甲中心地等級高,提供商品貨物種類多,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 點睛:本題考查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城市的規模不同,服務功能業有所差異,城市級別越高,服務種類越多,城市數量越少;城市級別越低,服務種類越少,城市數量越多。本題難度適中,屬于知識性試題,解題的關鍵是掌握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11.人口增長模式的三項指標是: A.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 B. 人口出生率、生育率、自然增長率 C. 人口死亡率、生育率、自然增長率 D.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長率 【答案】D 【解析】 人口的再生產類型即人口的增長模式是由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變化決定的。選D正確。 12. 下圖為四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統計圖,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國家是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 本題考查人口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出生率-死亡率。 13.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與最低的大洲分別是( ) A. 亞洲與歐洲 B. 非洲與歐洲 C. 歐洲與拉丁美洲 D. 亞洲與大洋洲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受生產力水平、傳統文化和政府政策等綜合性因素影響,非洲、拉丁美洲、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較高,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居世界最高水平,歐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故B為正確選項。 考點:人口自然增長率的地區差異 點評:該題難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學們對世界人口自然增長率地區差異的認知和分析能力。 14.目前,我國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密度的區域差異 B. 國家政策的影響 C. 自然資源的區域差異 D. 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 【答案】D 【解析】 試題分析:目前,我國人口遷移主要表現為由鄉村到城市,由中西部向東部地區,主要原因是區域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故選D。 考點:影響人口遷移的因素 15.下表中反映人口合理容量的數據是( ) 某島國環境與人口信息 最多級供養的人口數量 45萬 最適宜的人口數量 25萬 2006年實際供養的人口數量 30萬 預測2010年供養的人口數量 35萬 A. 25萬 B. 30萬 C. 35萬 D. 45萬 【答案】A 【解析】 合理人口容量是在保證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條件下,可能促進可持續發展前提下的的適度人口,即最適宜的人口數量,選擇A。 16.市中最為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 商業區用地 B. 工業區用地 C. 住宅區用地 D. 綠化用地 【答案】C 【解析】 【詳解】本題考查城市功能分區分布。城市住宅區用地佔總面積的40%-60%,所以,城市中最為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商業用地,C選項正確。故選C。 【點睛】本題考查城市功能分區分布。不同的功能區之間並無明確的界限。城市中面積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區。商業區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幹線兩側或街角路口,多呈點狀或條帶狀。工業區一般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為了降低成本、保護城市環境,市區工業正向郊區搬遷。 17.下列關于城市等級與服務範圍大小的關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城市等級越低,數目越多,服務範圍越小 B. 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多,服務範圍越大 C. 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少,服務範圍越小 D. 城市等級越低,數目越少,服務範圍越大 【答案】A 【解析】 本題考查中心地理論。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少,服務範圍越大;反之,城市等級越低,數目越多,服務範圍越小。 18.通常用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是( ) A. 城市的人口規模 B. 城市的用地規模 C. 城市人口在總人口的比重 D. 特大城市的數量 【答案】C 【解析】 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標志。 19.在大城市提倡的營建綠色屋頂和綠色陽台其改善環境的主要作用是 A. 減少城市的噪音和光污染 B. 減輕熱島效應和美化環境 C. 減輕光化學煙霧的污染 D. 降低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數量 【答案】B 【解析】 大城市提倡營建綠色屋頂,增加了城市綠化面積,使調節城市小氣候能力增強,有利于減輕熱島效應和美化環境,對減少城市的噪聲和光污染、減輕光化學煙霧的污染、降低空氣中可吸入顆粒物的數量也有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所以B正確。 20.季風水田區發展水稻種植業的優勢條件有( ) A. 大面積可供開發的土地 B. 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 C. 終年高溫多雨的氣候 D. 便利的交通運輸條件 【答案】B 【解析】 試題分析:季風水田農業主要分布于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的季風區和熱帶雨林地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且該農業生產屬于勞動力密集型農業,故B項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 點評:本題難度低,學生只要掌握影響水稻種植業的主要區位條件即可分析。對于此類試題,學生應加強對課本基礎知識的落實。 21.雲、桂、瓊欲打造我國冬季菜籃子基地,其主導因素是( ) A. 熱量 B. 水分 C. 技術 D. 交通 【答案】A 【解析】 試題分析:雲南、廣西和海南都位于我國南部沿海地區,緯度位置低,冬季氣溫高,適合農作物生長,而此時北方和西北的廣大地區,氣溫低,不適合農作物生長;因此該三個省區成為我國冬季菜籃子。 考點:該題考查我國氣候。 22.決定下列農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分別是( ) □華南的雙季稻種植 □寧夏平原的水稻種植 □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產 □上海郊區的乳畜業. A. □熱量□水源□光照□市場 B. □水源□地形□熱量□市場 C. □地形□國家政策□土壤□科技 D. □土壤□熱量□地形□國家政策 【答案】A 【解析】 【詳解】本題主要考查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華南的雙季稻種植,說明這裡適合作物生長的生長期短,熱量充足,□的主導因素是熱量;寧夏平原位于半幹旱區,